回顧|第三世界當代思想系列演講I(第二部分):Aaron Kamugisha
系列1-2:加勒比海獨立後的社會政治思想
Post-independence Caribbean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Aaron Kamugisha (University of West Indies, Cave Hill, Barbados)
March 22, 2016 14:00-17:00
Kamugisha教授的第二場演講,主要循五位加勒比海學者著作,追探獨立運動之後,加勒比海(英語系)國家的政治、社會發展。出身圭亞那的歷史學者Walter Rodney,生前亦是活躍的政治、社會運動人士。他於1970年代寫成‘Contemporary Political Trends in the English-Speaking Caribbean’,悲嘆小布爾喬亞階級主宰英語系加勒比海諸國政治、社會情勢;認為小布爾喬亞與底層勞動階級之間日益擴大、加深的隔閡,不僅阻卻政治民主,也妨礙了各國的經濟成長。Lucille Mathurin-Mair的作品 ‘Reluctant Matriarchs’亦寫於70年代。該文析論其時於亞買加,三分之一以上家庭由單身女性隻手操持的現象,駁斥黑種女戶長既權威、且強悍的刻板印象。相反地,由於匱缺經濟、社會資源,單身黑種女戶長承負政經、性別雙重弱勢,反而容易受制國家機器或新興的父權家庭機制。Percy Hintzen藉‘Race and Creole Ethnicity in the Caribbean’討論「白種優勢」。他認為,獨立運動之後,亞洲(比方中國)、中東(比方敘利亞和黎巴嫩)移民,以及在地原住民逐步融入加勒比海社會,調整了原來以歐非對立為基石的人種階序,代之以黑白對立的膚色階序。新階序機制對「白皮膚」的尊崇沾染加勒比海民族運動,致使後者難能有效挑戰北大西洋諸國的政經、文化強權。Obika Gray在‘Predation Politics and the Political Impasse in Jamaica’裡,描繪亞買加政治局勢為「弱肉強食」。Kamugisha延伸說明Gray的觀察,以為階級鬥爭激烈,加以毒品、武器交易猖獗,使加勒比海諸國飽受社會暴力之苦。然政治暴力氾濫又與加勒比海「小國寡民」的政治現實相關。小選區裡,選舉成敗僅取決於十數張選票,為求勝選,候選人/政客對選民或者威脅,或者利誘。候選人/政客與選民之間綿密的人際往來,既是加勒比海民主政治的基礎,也是社會控制的重要環節。最後,Kamala Kempadoo以 ‘Theorizing Sexual Relations in the Caribbean’ 一文批判加勒比海「性觀光」產業。她以為,「性觀光」以種族主義為基底,是「性觀光客」消費加勒比海住民身體(不論男女),借種族刻板印象建構、投射性想像,以重新肯認自我種族、文化優越的不公道行徑。
系列1-3:Sylvia Wynter的黑人蛻變論與我們生活的世界
Sylvia Wynter's Black Metamorphosis and the World We Live in
Aaron Kamugisha (University of West Indies, Cave Hill, Barbados)
March 23, 2016 14:00-17:00
系列演講的最終場,Kamugisha教授析論亞買加作者Sylvia Wynter長達九百頁、從未正式出版的巨著《黑人蛻變論》。該書巨細靡遺繪述黑(種)人早期被殖民、近期受壓抑的漫長歷史經驗。循此脈絡,Wynter探究種族主義的發展,認為其之於近現代社會的具體價值,遠超出經濟剝削之所得,而深入社會曁心理建構。此等建構不僅見於奴役經濟裡,身心異化的黑種奴工;更廣泛體現於種族主義對意識、慾望的宰制。宰制的結果趨迫一切種族個體/身體投向對(西方)中產階級生存形式的追求,廣義的「人」或「人性」,也因此片面地爲(社會層序中最具權力資源的)白種中產階級男性所定義。為「在西方男性典型之後/外,(重新)追尋人性(的定義)」(Kamugisha語),Wynter於是主張「慾望的去殖民」,做為有色人種重寫人性論、打造我們生活的世界成一嶄新(身體)經驗的基礎。
(原文出處:亞際書院,Inter-Asia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