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 第三世界當代思想系列演講系列2-1:英國/猶太民族殖民主義在巴勒斯坦的歷史 2016-05-24 唐慧宇 主题:The history of British/Zionist colonialism in Palestine, and why Palestine became the “post-colonial colony” in an era of decolonization 講者:Anaheed Al-Hardan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 Lebanon) 時間:2016.4.12 14:00-17:00 地點:新竹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二館106室 作為四場系列演講的第一場,Al-Hardan教授首先點出系列演講的核心議題:巴勒斯坦問題在於有一群巴勒斯坦人的存在,但他們所來自的地方已經不存在了,而且時間點正是在大多數前殖民地獲得獨立的時期。這是巴勒斯坦歷史的諷刺之一,同時也是問題的一部份。 Al-Hardan教授透過以下三大焦點來概述1948年之前英國/猶太民族殖民主義在巴勒斯坦的歷史: 1)猶太民族(建國)主義做為歐洲猶太問題的結果,如何在歐洲形成,且其因此具有的歐洲民族國家想像與殖民特質與歐洲和北美移住民殖民主義的關係為何; 2)歐洲諸國及巴勒斯坦所在的阿拉伯區域當地的地緣政治發展如何糾纏錯結,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屠殺境內猶太人,加上西方各國的關閉國境,如何使得流亡的猶太人大量前往巴勒斯坦,再加上1939年英國對巴勒斯坦起義的殘酷鎮壓,使得巴勒斯坦社會整體完全失去政治、軍事的抵抗能力,導致1948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所在的地區建國成為可能,甚至與其形成共犯關係; 3)從巴勒斯坦人的角度闡述他們所經驗到的1948年的浩劫,作為一系列以「被強迫流離失所」為核心的,伴隨著大屠殺、家園被毀等等的經驗,希望成為能夠與主流西方/以色列論述抗衡的抵抗論述。 (原文出處:亞際書院,Inter-Asia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