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国际中心

浏览人次: 1173

影像时间:华语电影中的长镜头美学、全球化政治、及本土社会反抗

本研究由国立阳明大学视觉文所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劳维俊提出

计划研究华语电影中的时间性如何在长镜头美学中开展。时间性之观念可帮助理清何为「中国跨国电影」之说法,和「中国电影美学」之争论。一九八零年代以降在香港丶 台湾丶中国三地的政治及社会动荡,以及全球化所引发的根本性影响,「时间」这概念开始在华语世界产生剧变。计划处理华语电影中的时间性如何在电影美学中回应当代政治丶社会及文化之交互影响,并硏究电影时间性在特定历史脉络与社会背景下(尤其是在二战后的亚洲国家)如何呈现。计划假设在当今的跨国电影投资环境中,时间性是华语电影导演在寻找或拒绝所谓的「中国电影风格」时使用长镜头美学的必然论题。试从德勒兹对二战后之电影分析出发,发展出可处理「跨国电影」下之「中国电影风格」这看似矛两极的电影理论,并图理解电影所指涉的和所身处的时代背景与问题症结,尤其是在台湾后新浪潮丶香港后九七之合拍片丶和中国第六代导演之时代风潮,其同中之异与中国之外交转向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