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国际中心

浏览人次: 42982

特色中心

总计画——冲突、正义、解殖:亚际社会批判研究

国立交通大学文化研究国际中心以「冲突、正义、解殖:亚际社会批判研究」为总计画,作为往后五年的重点推动目标。

本主题计画同时针对「历史重估」、「当前问题分析」以及「共生社会构想」三个方向,进行五个子计画。

历史重估的探讨由第一个子计画「记忆政治与治理技艺:国家、社会、族群与历史的亚际研究 」与第二个子计画「后/冷战文化影子下之亚际知识解殖」执行,结合历史学、社会学、文学、思想史、经济史、人类学、政治哲学等学科的跨领域研究。
当代问题的分析,由第三个子计画「21世纪的未来政治经济:中国崛起、新自由主义与新殖民主义」与第四个子计画「老化的现代性、都市空间重构、迁移与底层形构 」执行,主要由社会学、传播学、都市研究、人类学、原住民研究、外籍劳工研究、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学者执行。
未来共生社会的构想,由第五个子计画:「朝向亚际平等共生社会:公民参与、法律商榷、社会艺术介入、跨地连结」执行,由政治哲学、法律学、艺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等领域的学者执行。
 
本计画以「亚际社会批判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的主体。「亚洲」的概念是殖民历史所构成的意识形态虚构空间,本计画提出亚「际」所凸显的,是亚洲社会之间的迁徙交会、历史关联、相互影响、冲突矛盾、互惠互利等等不同形式的关联。
当前东北亚、东南亚以及南亚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如前所述,包括了中国崛起与一带一路,亚太地区的区域政治经济重组,全球资本流动,大量的跨国移动劳工,各地社会因为发展主义而导致城乡差距以及贫富悬殊,也出现不同形态的不平等公民与内部冲突,更出现了新形态的民粹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内部殖民主义。这些冲突形式都有其历史文化脉络及地缘政治因素,包括封建与殖民历史、现代国家集权治理、太平洋战争、冷战结构、新自由主义区域经济等,也须要我们以跨领域与跨地域的学术研究,进行探讨。亚际社会的批判研究,可以提供与欧美研究、拉丁美洲研究或是非洲研究相抗衡的知识生产。
亚际社会批判研究,属于「文化研究」的一环。所谓「文化研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世界各地兴起的学术领域,试图跨越学科分际,结合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媒体等不同学科的知识脉络,以跨领域以及在地化为主要标志,面对当代社会的新兴议题,提出具有当代性的问题意识与知识生产。不同国家的文化研究中心,有其主要的议题关怀与研究重点,以文化研究起源的英国伯明罕大学为例,其主要发展轨迹起源于英国媒体研究。
立基于台湾的「文化研究国际中心」,自然以台湾为枢纽,以东北亚、东南亚以及南亚的历史关联以及当代共同面对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国立交通大学文化研究国际中心」目标在于将本中心建立为台湾以及国际学界跨人文社会领域的亚际社会批判研究重镇。
 
本研究计画的问题意识背景,在于观察到后冷战及新自由主义盛行的二十一世纪,全球资本流动、亚洲快速崛起、区域政治经济重组,东北亚、东南亚以及南亚出现了的大量的跨国移动劳工,各地社会因为发展主义而导致城乡以及贫富差距悬殊,也出现不同形态的内部冲突。当前台湾积极推动南向政策之际,对于亚际社会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状进行深度理解与批判研究,是刻不容缓的学术工作,也是介入国际学界的必要知识生产。
东北亚、东南亚以及南亚社会的政治经济现状,有其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脉络及地缘政治,包括殖民历史、太平洋战争、冷战效应、新自由主义区域经济,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生产与物质环境,以及这些脉络之下出现的都市空间中产阶级化、阶级悬殊、民粹主义、新种族主义以及新殖民主义。亚际社会巨大变化中不同型态的冲突,必须结合跨领域、跨校以及跨国的研究团队,进行历史重估、当前问题分析、知识解殖以及共同体难题探讨,以便提出亚际地区跨地合作与共生社会的思考策略与解决方案

为执行此研究,本中心结合跨系所与跨校研究员,包括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史、政治哲学、思想史、物质史、性别研究、论述分析与艺术实践等不同领域,共同推动「冲突、正义、解殖:亚际社会批判研究」整合型计画。目前共有36位研究员(含博士后研究员),执行五个子计画,36个议题:
1、记忆政治与治理技艺:国家、社会、族群与历史的亚际研究
2、后/冷战文化影子下之亚际知识解殖
3、21世纪的未来政治经济:中国崛起、新自由主义与新殖民主义
4、老化的现代性、都市空间重构、迁移与底层形构
5、朝向亚际平等共生社会:公民参与、法律商榷、社会艺术介入、跨地连结

 
本中心透过上述计画,凸显跨域、连结、深耕、实践的四大方向。108年度推动重点如下:
 
(一) 跨国连结,建立国际研究机构联盟,加强跨国合作
  1. 强化跨国研究机构联盟:透过「全球人文研究联盟」(CHCI) & Mellon Foundation补助,结合七个跨国学术机构,25位国际学者,以及七个联盟单位,共同执行「跨国人文机构」Global Humanities Institute(2019-2020)计画,「当前全球脉络下的移工、全球物流部署与不平等公民」,在越南以及马来西亚进行两次筹备会议,规划2020CHCI-GHI暑期学校:Migration, Logistics, and Unequal Citizens in Contemporary Global Context
  2. 持续跨国合作单位学术与教学交流协议书的签订:延续过去跨国合作单位的合作,并签订新的学术以及教学交流,目前进行17个国际单位的合作签订
  3. 合作举办国际学术活动:根据本中心总计画以及各子计画推动方向,合作举办国际讲座、工作坊,以及系列专题讲座,筹划2020在与「游牧哲学家」合作在希腊举办的「岛屿」国际暑期学校
 
(二) 延揽优秀国际人才,建立国际研究环境
  1. 玉山学者:Alain Brossat担任驻校研究员,进行研究与教学授课,带领博硕士生进行研究,协助邀请着名国际学者访问,建立国际合作关系
  2. 国际学者驻校讲课:延揽国际优秀教授来台驻校讲课
  3. 短期国际访问学者:延揽国际优秀学者担任短期驻校/讲座研究员,促进学术交流
 
(三) 培育人才,落实教育深耕实践,训练高阶学术以及领导人才
  1. 博士后研究员:延揽国内外优秀博士后研究员,执行中心计画,并协助中心研究计画之行政业务
  2. 国际学生短期访问:延续TEEP计画的理念,持续接受国外研究生进行访问研究,尤其鼓励合作单位的学生来访,以便吸引优秀境外生来台就读
  3. 强化延揽优秀境外生:目前本中心支持的交大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生50人中有26位国际生,硕士生45人中15位外籍生;台联大亚际文化研究学程52位硕士生中有23位国际生。本地生与境外生共同参与课堂学习以及执行研究计画,打开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4. 研究生数据库计画:透过研究生数码数据库计画 Conflict, Justice, Decolonization: Critical Studies of Inter-Asian Society,促成境外生与本地生参与本中心的研究计画,共同学习,训练学生学术资料蒐集与撰写文章的能力,同时建立各地研究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国际学术连结
  5. 鼓励研究生组织研究计画与国际工作坊:延续去年学生组织的「民众在何处?亚际社会民众剧场工作坊」的策展模式,今年度将协助学生组织「穆斯林电影节」,透过本地生与境外生的合作,进行读书会与筹备会,结合跨国合作,推动「2020穆斯林国际电影节」的策展
  6. 跨校合作:透过台联大平台,结合四个学校教师人才资源,共同推动亚际文化研究国际学程,实质促成学生与教师的跨校合作与交流
(四) 学校与社会对话,多元知识生产,社会实践
  1. 异乡人合作社 STRANGER COOPERATION:由本地生与国际生共12人一起合作,驻点于新竹东门市场,以工作室的形式,「推动不分本外、不分阶层的文化交流,汇集各地、各阶层的文化,在市场中拼凑成新的景色」,共同探讨各地社会的底层人民议题,包括移工、移民、难民、性别不平等、环境正义以及社会支援体系,促成学校与公民日常生活的对话,并出版小志,作成电子书,广泛传播
  2. 「移工劳权」论坛:结合本计划研究员、法律界人士以及各地NGO组织,共同探讨移工劳动权益之议题
  3. 六燃计画,艺术介入:透过艺术实践介入社区营造、以智慧科技进行生态保育监控、结合文史田调与混合实境再现历史现场,带动新竹市民与国际社会的参与,让新竹六燃二战遗址变成一座活的「新竹生博物馆」(Hsinchu Living Muesum)
(五) 学术出版:专书、期刊、论文
  1. 持续鼓励专书与期刊论文出版
  2. 持续支持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文化研究》以及《人间思想》等期刊的出版
  3. 执行working paper series网络出版
(六) 继续强化中心网站的多项功能 http://iccs.nctu.edu.tw


以下图表说明了本计画「历史重估」、「当前问题分析」以及「共生社会」的三层动向结构
This is an image
 
  • 子计画1:「记忆政治与治理技艺:国家、社会、族群与历史的亚际研究」——主持人:陈瑞桦
  • 子计画2:「后/冷战文化影子下之亚际知识解殖」——主持人:丁乃非
  • 子计画3:「21世纪的未来政治经济:中国崛起、新自由主义与新殖民主义」——主持人:陈奕麟
  • 子计画4:「老化的现代性、都市空间重构、迁移与底层形构」——主持人:林淑芬
  • 子计画5:「朝向亚际平等共生社会:公民参与、法律商榷、社会艺术介入、跨地连结」——主持人:刘纪蕙

本中心透过上述计画,凸显跨域、连结、深耕、实践以及出版五大工作方向。 107-108年度推动重点及成果亮点如下:

(一) 人才培育面向:教育深耕,培育人才,训练高阶学术以及领导人才

  1. 博士后研究员:延揽国内外优秀博士后研究员8人,执行中心计画,并协助中心研究计画之行政业务。
  2. 国际学生短期交换研究:延续TEEP计画的理念,持续接受国外研究生进行访问研究,尤其鼓励合作单位的学生来访,以便吸引优秀境外生来台就读。107-108年度接受国际研究生短期访问共5人。
  3. 本地生短期跨国交换研究:鼓励学生出国进行田野以及与合作单位交换访问。107-108年度支持学生出国移地研究共9人(107年2人/108年9人);合作单位交换访问5人(107年3人/108年2人)
  4. 强化延揽优秀境外生,落实国际化教学环境:目前本中心支持的台联大亚际文化研究学程及交大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生有13位国际生,硕士生29位外籍生,已毕业人数24位(博士生11位,硕士生13位)。本地生与境外生共同参与课堂学习以及执行研究计画,打开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5. 研究生数据库计画:鼓励本地生与国际生合作,执行研究生CJD数码数据库计画 Conflict, Justice, Decolonization: Critical Studies of Inter-Asian Society。本计画的成效为:(1)促成研究生参与本中心的研究计画,并且透过工作平台,共同学习;(2)由博士生带领硕士生,训练学生学术资料蒐集与撰写文章的能力;(3)建立各地研究资源共享平台;(4)加强国际学术连结。107-108年度总共发表了55篇文章。交通大学参与CJD数据库平台的学生来自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 印度、西班牙、比利时、波兰、巴勒斯坦、南非、香港、中国大陆、台湾。本网址亦接受校外与国外学生投稿。网址:http://iics.blog.nctu.edu.tw/
  6. 鼓励研究生组织研究计画与国际工作坊,培养具有领导与组织能力的人才:本中心鼓励并支持研究生合作组织研究计画团队与国际工作坊。107年由本地生与国际生合作策展「民众在何处?——亚际社会民众剧场工作坊」,邀请东南亚、东北亚及非洲8个国家30馀民众剧场行动者与学者参与,并执行文献展。108年协助学生组织「穆斯林电影读书会」,透过本地生与国际生的合作,共同讨论「2020穆斯林国际电影节」的策展。
  7. 跨校合作:透过台联大平台,结合四个学校教师人才资源,共同推动「亚际文化研究国际学程」,实质促成学生与教师的跨校合作与交流。

 

(二) 学术研究面向:跨域合作,建立跨国跨领域研究机构联盟的机制

  1. 强化全球链结,建立跨国跨领域研究机构联盟:
    i. 107年申请并获得「全球人文研究联盟」(CHCI) & Mellon Foundation奖助,结合七个跨国学术机构,25位国际学者,以及七个联盟单位,共同执行「跨国人文机构」Global Humanities Institute(2019-2020)计画:「当前全球脉络下的移工、全球物流部署与不平等公民」。108年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及马来西亚吉隆坡进行两次筹备会议,跨国研究学者交换研究心得,共同规划109年月在国立交通大学举办的国际夏日学校:Migration, Logistics, and Unequal Citizens in Contemporary Global Context。网址:http://ghi2020.blog.nctu.edu.tw/ 。

    ii. 延续本中心与国际研究机构联盟「游牧哲学家」逾12年的合作,共同筹划110年7月在希腊举办的「岛屿」国际夏日学校:The Island: Insularity, Archipelagos: A Geophilosophical Issue.。网址:http://practphilab.aegean.gr/theisland/
     
  2. 持续跨国合作单位学术与教学交流协议书的签订:延续过去跨国合作单位的合作,并签订新的学术以及教学交流,107-108年度进行了16个国际单位的协议书签订。
  3. 国际连结:延揽优秀国际人才,建立国际化研究与教学环境:
    i. 玉山学者:延揽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荣誉教授Alain Brossat担任本中心驻校研究员,进行研究与教学授课,带领博硕士生进行研究,协助邀请着名国际学者访问,建立国际合作关系。108年度Alain Brossat组织参与大型国际研讨会2场,国际学者邀请5名,国际学者演讲活动10场,专书出版2本,合着1本,线上发表论文9篇,公开学术演讲1场,参与文化研究国际中心学术交流15场,指导研究生田野研究团队1组,指导研究生工作团队3组。

    ii. 国际学者驻校讲课:延揽国际优秀教授来台驻校讲课。107-108年度总共延揽2位国际优秀教授长期驻校授课,5位国际优秀教授短期驻校授课。

    iii. 短期国际访问学者:延揽国际优秀学者担任短期讲座研究员,促进学术交流,107-108年度共104人(107年40人/108年64人)。

    iv. 合作举办国际学术活动:根据本中心总计画以及各子计画推动方向,合作举办国际讲座、工作坊,以及系列专题讲座。107-108年度举办国际研讨会共9场(107年3场/108年6场)。系列国际学术讲座共25场(107年10场/108年15场),小型国际及子计画工作坊共15场(107年3场/108年12场)。
 

 

(三) 产学合作面向:社会实践,学校与社会对话,多元知识生产

  1. 异乡人合作社 STRANGER COOPERATION:由本地生与国际生共12人一起合作,驻点于新竹东门市场,以工作室的形式,「推动不分本外、不分阶层的文化交流,汇集各地、各阶层的文化,在市场中拼凑成新的景色」,共同探讨各地社会的底层人民议题,包括移工、移民、难民、性别不平等、环境正义以及社会支援体系,促成学校与公民日常生活的对话,并出版小志,作成电子书,广泛传播。脸书专页:https://zh-tw.facebook.com/strangercoop/
  2. 移工议题与社会对话:
    i. 「移工现况、难题与出路」圆桌论坛(2018/12/22),邀请泰国、韩国以及本地7个NGO组织,进行讨论。

    ii. 移工影展(2019/3/15 ~ 5/24),关注移工的处境以及其劳动权益,共挑选五部影片:《然而, 我们是移工》,《高山上的茶园》,《只有大海知道》,《The Helper》,《水路 远洋纪行》,在全台各地巡回共播放25场次,获得极大的回响。

    iii. 法律与社会之对话:移工劳权保障与政策研讨会 (2019/11/16-11/17),邀请涉及移工议题之法律政策学者与NGO团体,共同探讨移工面临的劳动权益问题,并将提出白皮书,出版论文集。

    iv. 六燃计画,艺术介入:透过艺术实践介入社区营造、以智慧科技进行生态保育监控、结合文史田调与混合实境再现历史现场,带动新竹市民与国际社会的参与,让新竹六燃二战遗址变成一座活的「新竹生博物馆」(Hsinchu Living Muesum)。
     
 

 

(四) 研究贡献面向:学术面对社会问题,促使台湾社会进步

  1. 学术研究出版:
    i. 专书与期刊论文出版: 107年至108年国内外期刊论文发表39篇; 107年至108年国内外研讨会论文发表125篇;107-108研究员发表于SSCI、A&HCI、THCI、TSSCI等具影响力之论文数共24篇。107-108年中心研究员国际共同编辑出版国际专书及专题期刊2本。

    ii. 107-108年团队参与18场国际会议共45篇国际会议论文。107至108年中心支持计画相关/研究员着作出版共15本专书。

    iii. 持续支持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文化研究》以及《人间思想》等期刊的出版,107-108年度总共出版15本。

    iv. 各子计画皆已经有国际学术期刊以及国际专书的合作编辑计画,将于109年到111年先后出版。

    v. 执行working paper series网络出版:107-108年ICCS-WPS (具备学术审查机制,ISSN 2707-2193)工作论文系列Working Paper Series网络出版 15篇。网址:https://iccs.nctu.edu.tw/zh/wps.php

    vi. 执行研究生CJD (Conflict, Justice, Decolonization)平台的线上计画发表:https://cjdproject.web.nctu.edu.tw/
     
  2. 本中心以台湾为枢纽,进行具有地缘关系的亚际社会批判性研究,并提出跨地连结的学术合作,以期改善社会的各种不平等问题。
    i. 社会介入:进行跨域学界与NGO的对话;尤其针对目前迫切待解决的移工、难民与不平等公民问题,进行探讨;政策修订白皮书。

    ii. 艺术介入:提出各种跨域议题的策展、工作坊、纪录片;
     
  3. 本中心支持的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文化研究》以及《人间思想》等期刊,以及working paper series网络出版,也都具有其重要的影响力与学术意义。
 

 

(五) 环境建置面向

  1. 制订中心相关法规:制订中心组织办法、成立执行指导委员会及功能小组,定期召开会议
  2. 文化研究国际中心独立行政办公室一间
  3. 架设中心网站的多项功能:http://iccs.nctu.edu.tw/zh/index.php
  4. 交通大学提供配合款,协助办公室空间以及相关活动的推动。
 

 

109-111年计画规划:

本中心延续107与108年的工作方向,根据本计画所提出的跨域、连结、深耕、实践以及出版五大工作重点,规划109-111年工作计画如下:

(一) 人才培育面向:教育深耕,培育人才,训练高阶学术以及领导人才

  1. 约聘专案教师以及博士后研究员:109-111年度将根据经费额度,延揽二名国内外优秀约聘专案教师,以及博士后研究员数名,执行中心计画,担任亚际文化研究学程授课教师,并协助中心研究计画之行政业务。
  2. 国际学生短期交换研究:延续TEEP计画的理念,持续接受国外研究生进行访问研究,尤其鼓励合作单位的学生来访,以便吸引优秀境外生来台就读。预计109-111年度接受国际研究生短期访问共10~15人。
  3. 本地生短期跨国交换研究:持续鼓励学生出国进行田野以及与合作单位交换访问。预计109-111年度每年支持学生出国田野以及出席国际会议共20~30人。
  4. 持续强化延揽优秀境外生,落实国际化教学环境:持续加强优秀国际生招生,增加多国学生共同探讨亚际社会批判探究议题,刺激对话,深化研究,提高亚际社会批判研究博硕士论文。109-111年度中心支持的交大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生预估将累计为16~18位国际生,社文所及台联大亚际文化研究学程硕士生将累计为30~35位外籍生。落实国际化教学环境,以便本地生与境外生共同参与课堂学习以及执行研究计画,打开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5. 研究生数据库计画:持续鼓励本地生与国际生合作,执行研究生CJD数码数据库计画 Conflict, Justice, Decolonization: Critical Studies of Inter-Asian Society。本计画的成效为:(1)促成研究生参与本中心的研究计画,并且透过工作平台,共同学习;(2)由博士生带领硕士生,训练学生学术资料蒐集与撰写文章的能力;(3)建立各地研究资源共享平台;(4)加强国际学术连结。
  6. 持续鼓励研究生组织研究计画团队与国际工作坊,培养具有领导与组织能力的人才:109-111年度预计每年度支持研究生计画团队或是工作坊4~8组。
  7. 跨国研究生工作坊:争取经费,参考ARI模式,规划国外研究生至本中心进行移地研究,共同举办工作坊。
  8. 跨校合作:持续透过台联大平台,结合四个学校教师人才资源,共同推动「亚际文化研究国际学程」,实质促成学生与教师的跨校合作与交流。

 

(二) 学术研究面向:跨域合作,建立跨国跨领域研究机构联盟的机制。以全球脉络下的亚际文化批判研究为定位,以现有的欧美、东亚、东南亚与南亚等地区顶尖学术机构的合作研究单位为基础,推动具有永续经营的跨域学术合作平台。

  1. 规划110-111年的国际合作出版计画,并共同执行后续整合性研究计画的合作机制:透过109年在国立交通大学举办的国际夏日学校:Migration, Logistics, and Unequal Citizens in Contemporary Global Context,以及110年7月在希腊举办的「岛屿」国际夏日学校:The Island: Insularity, Archipelagos: A Geophilosophical Issue,分别组成跨国合作编辑委员会,规划110-111年的国际合作出版计画,以期刊专辑与学术专书为目标,同时推动后续合作研究的机制。
  2. 持续跨国合作单位学术与教学交流协议书的签订:创造学生国际移动机会,并促进师生国际交流,并朝向共同指导博士论文,建立dual degree, joint degree program的机制,以便提升本校人文社会领域的国际学术声望。
  3. 强化国际连结:延揽优秀国际人才,建立国际研究与教学环境
    i. 玉山学者:109-110年持续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荣誉教授Alain Brossat担任本中心玉山学者驻校研究员,进行研究与教学授课,带领博硕士生进行研究,协助邀请着名国际学者访问,建立国际合作关系。

    ii. 国际学者驻校讲课:109-111年持续延揽国际优秀教授来台驻校讲课。预计每年延揽1~2位国际优秀教授长期驻校授课,3~4位国际优秀教授短期驻校授课。

    iii. 短期国际访问学者:109-111年持续延揽国际优秀学者担任短期讲座研究员,促进学术交流,预计每年25~30人。

    iv. 合作举办国际学术活动:根据本中心总计画推动方向,各子计画合作举办国际讲座、工作坊,以及系列专题讲座。预计每年举办系列国际学术讲座共10~15场,国际工作坊/营队/研讨会共共6~8场。
 

 

(三) 产学合作面向:社会实践,学校与社会对话,多元知识生产

  1. 异乡人合作社 STRANGER COOPERATION:持续鼓励本地生与国际生一起合作,经营驻点于新竹东门市场的「异乡人合作社」,以工作室的形式,「推动不分本外、不分阶层的文化交流,汇集各地、各阶层的文化,在市场中拼凑成新的景色」,共同探讨各地社会的底层人民议题,包括移工、移民、难民、性别不平等、环境正义以及社会支援体系,促成学校与公民日常生活的对话,并出版小志,作成电子书,广泛传播。
  2. 移工议题与社会对话:持续规划移工议题与社会对话的相关活动。
  3. 六燃计画,艺术介入:透过艺术实践介入社区营造,让新竹六燃二战遗址变成一座活的「新竹生博物馆」(Hsinchu Living Muesum)。
 

 

(四) 研究贡献面向:学术面对社会问题,促使台湾社会进步

  1. 学术研究出版:期刊论文、专书论文、期刊、专书、WPS等学术出版:
    i. 持续鼓励专书与期刊论文出版,尤其是国际合作出版,以建立本中心国际学术声誉:109-111年度预计每年度出版学术专书至少8本,国内外期刊论文22篇,专书论文15篇,研讨会论文67篇。

    ii. 持续执行working paper series网络出版:具备学术审查机制(ISSN 2707-2193)
     
  2. 社会介入:持续针对社会议题,进行论坛,提出政策修订白皮书。
  3. 艺术介入:持续鼓励研究员以及研究生,透过艺术实践与社会介入的模式,执行计画,策展,制作纪录片。
  4. 持续支持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s, 《文化研究》以及《人间思想》等期刊的出版,109-111年度预计每年度出版9本共27本。
 

 

(五) 环境建置面向

  1. 制订中心相关法规:制订中心组织办法、成立执行指导委员会及功能小组,定期召开会议
  2. 持续强化中心网站的多项功能:http://iccs.nctu.edu.tw/zh/index.php
  3. 争取交通大学提供配合款,增聘专任行政人员,协助研究员研讨室空间以及相关活动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