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国际中心

浏览人次: 9709

2018

封面 资讯 出版时间
This is an image 回望现实‧凝视人间:乡土文学论战四十年选集 2018 - 12

作者:林丽云、王智明、徐秀慧
编者:任佑卿
出版社:联合文学
ISBN:9789863232841


| 简介
台湾「乡土文学论战」发生于1977年4月至1978年初,是一场以「文学」之名展开的意识形态论战,也是台湾境内第二次以「乡土」之名展开的意识形态斗争。发生于1930年代的「乡土文学论战」,其「乡土」所指涉的是殖民地台湾、其所欲斗争的对象是日本殖民政权。发生于1977年的「乡土文学论战」,则是以「反帝」、「反资」以及「民族主义」为核,向反共亲美的国民党政权进行挑战。本书收录文章是以1977年的「乡土文学论战」,主要是乡土派一方的文章,并包含一篇讨论1930年代「乡土文学论战」的文章,以及之后论战20周年、30周年的反思选文。

更多简介请见 :https://iccs.chss.nycu.edu.tw/zh/publication.php?USN=38

This is an image 农民工与新工人:当代中国阶级问题研究 2018 - 11

作者:潘毅等17人
编者:潘毅、孟捷
出版社:国立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9869622042


| 简介
新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生产关系和制度变革的产物和主角,它又如一个缩影一般,揭示了三十年改革所造成的全部社会冲突和矛盾。
在「世界工厂」和「大工地」上,我们俨然看到了一个以地产和工业资本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到来和迅速膨胀,它们一面世,就成为新时代社会关系的中心和主导;另一方面,我们也见证了新工人在艰难挣扎求生存的苦难,以及一个新兴工人阶级孕育的艰难历程。
本书作者们大多受在前线运动者的经验启发,他们在近年来的田野看见的是,不断兴起的大小起工资、罢工等运动,在在说明了阶级矛盾激发团结抗争的可能性。作者们以这些观察与既有阶级理论进行对话,他们亦认为能够「落地」观察工人或其他底层阶级的生命以及劳动过程,或能有更批判、有机的研究成果!收入这本文集的文章有十七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改革以来中国新工人阶级形成的过程。我们再将这些文章分为上篇──纵论:新工人阶级的形成辩论;中篇──从半无产阶级到无产阶级的辩证历程;下篇──工人阶级的力量:实证与辩论。

※联合推荐──
吴介民(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吴永毅(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与影像维护研究所)、林宗弘(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林淑芬(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陈素香(台湾国际劳工协会)、陈信行(世新大学社发所)、黄德北(世新大学社发所)、刘纪蕙(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蓝佩嘉(台湾大学社会系)
更多简介请见 :https://iccs.chss.nycu.edu.tw/zh/publication.php?USN=34

This is an image 东亚文学场:台湾、朝鲜、满洲的殖民主义与文化交涉 2018 - 6

作者:冈田英树等20人
主编:柳书琴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ISBN:9789570850543


| 简介
探讨日本殖民时期东亚文学与文化的跨境交流
为深陷欧洲中心主义的西方人文学提供灵感,并建构批判性的亚际史观
自甲午战后到冷战体系形成之前,殖民主义在东亚掀起大规模的人群流动与文化混杂,迫使我们至今犹须不断回溯东亚现代文化生成的种种假设,挖掘东亚内部的文化传承与变异形态,探讨战争与变局、体制与资本、中心与边陲、主体与他者、族群与帝国、语言与翻译、艺术与互文,如何影响文艺的表现与传播,又如何形成多维的文学史竞合。
《东亚文学场:台湾、朝鲜、满洲的殖民主义与文化交涉》一书,聚焦于20世纪前半期东亚变局中活跃一时的跨文化流动现象,探讨「满洲国」、台湾、朝鲜、中国沦陷区的文艺生产经验。此时期的跨文化流动过去分属各国的文学史范畴,不易被置于一个视野下关注。然而,刚脱离污名化阶段的满洲国文学、沦陷区文学,或者隶属殖民地文学的台、韩文学,十分有必要置于同一个视野下进行后殖民省思。透过复数文学史的交叉观察,重新解释文化殖民现象,寻觅其中的思想资源,有其当代意义。
更多简介请见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9918

This is an image Përdorimet politike të trupit, filozofi, estetikë, antropologji 2018 - 4

作者:Joyce C.H. Liu, Viren Murthy
出版社:
Zenit Editions
ISBN:978-9928-113-74-0

| 协办单位

  •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 (Université Paris VIII)
  • 国立交通大学(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 波多大学 (Universidade do Porto)
  •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社会科学院 (Fakulteti i Shkencave Sociale - Universiteti i Tiranes)
  • 阿尔巴尼亚研究中(Instituti i Antropologjisë, QSA)
  • 阿尔巴尼亚文化部(Ministria e Kulturës)


| 简介
本书为2014年8月25-29日于阿尔巴尼亚的科尔察举办之身体的政治用途(The Political Uses of Body)国际研讨会所集结成果。本次会议由地拉那大学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政治学系,法国游牧哲学家学会(ici et Ailleurs pour une Philosophie Nomade),对角线网络(the Network Diagonal)主办,交通大学协办。
本书的核心问题:身体作为一个政治对象,通过对于布置工具化政治手段的分析,强调其实「力」和「抵抗力」与「反政治用途」的不同形式。因此,本会议不仅限于描述性的视角,也包括积极与消极的面向,这一转变正是参与会议者所贡献的主要轴心。此次这焦点核心在于「身体能动性」的可能,也是更新伦理议题的重新反思。​

| ​本中心教师文选​

  1. Le philosophe renversé Alain Brossat
  2. Performing Bare Feminism: A Taiwanese Contextualization of the Femen’s Body Elsa Daniels & Julien Quelennec
  3. Aestheticization of Post-1989 Neoliberal Capitalism: From the Forms of Life to the Political Uses of Bodies Joyce C. H. Liu
  4. A Death of One’s Own: Sovereignty at its Limit Pao-Wen Tsao
  5. Sensory Threshold and Embodied Sociality: on the Political Use of the Autistic Body Yuan Horng 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