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秋 亚际文化研究演讲系列 2022 Fall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lecture series
Topic:
文学论战与记忆政治:亚际视野
Literary Debates and the Politics of Memory: Toward an Inter-Asia Perspectives
日期Date: Dec. 05 , 2022
时间Time: 13:30-16:30
地点Venue: 人社二馆106室(HA106)
讲者Speaker:
-
王智明 Chih-ming Wang(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Institut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Studies,Academia Sinica)
-
陈瑞桦 Jui-Hua Chen(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Sociology,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侧记:苏郁惟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亚际学程硕士生)
这场讲座是由王智明老师以及陈瑞桦老师共同演讲。首先王智明老师以台湾十一月底刚落幕的大选来作为切入点来理解1970年代的乡土文学论战。他认为解严前的乡土文学论战,其实可以比拟于现在的蓝绿冲突。当前的左右、统独问题都可以在当年的论辩中找到回响,因为当年困扰着台湾的大问题--冷战、美援、反共、资本主义等--仍影响着今天的台湾和两岸局势。当年论战的核心是 如何定义「乡土文学」,但是回顾论战,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还是回归乡土的目的是什么?乡土文学是政治工具?还是为人民发声的努力?
接着陈瑞桦老师也提出他的观察与观点,陈老师首先将文学论战分为四个阶段:文学作品、文学辩论、文学辩论回顾以及文学辩论回顾考查,接着说明文学论战反映了时代及世代的情感结构(structures of feeling),借由对文学的主张进行文化运动,并在历史过程中发展成「记忆之所」。与东亚其他国家相对照,日本1950年代曾发生国民文学论战,韩国1970年代则有民族文学论和民众文学论,台湾1970年代乡土文学论战的特殊性在于其以「土地」而非「人民」做为文学论战名称的核心内涵,此一表现反映了中华民国于1949年移至台湾成为移建民族国家的独特历史脉络。
时间再拉回到近代,当台湾第一届民选总统产生、第一次政党轮替,人们渐渐把目光从「乡土」转到「本土」,开始思考什么是「我们」,在这片土地上人的集体回忆所拼凑出来的历史与台湾和中国是什么。王智明 老师提到了朱天心的《古都》以及冲绳人是否为日本人等类似情况的问题,来让我们反思。而我们期待从「本土化」中得到什么结局。团结是否真的不可能?检视冷战对于台湾的分裂伤害等,这些都是属于现在这一代思考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