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阅读:https://csat.org.tw/Journal.aspx?ek=120
编者/Alain Brossat(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教授)
译者/林士钧(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西方(欧洲)哲学、理论与概念能否从西方旅行到东方或其他文化区域,而不以某种精密复杂的方式去支配,甚至不加修饰的去殖民他们的接收者及对话者?如果在这些「进口」知识产品的国家或文化区域中,是由当地人来传递、传播或输送这些知识「产品」的话,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新的思维何时出现?又如何产生?
这些问题带出我们在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中共同关怀的议题,而这些我们觉得很重要的议题有:如何从某种文化「翻译」到另一种文化 (在文化之间翻译/traduire entre les cultures ),如何与殖民模式及商业模式(进/出口)的知识与思考传播保持距离 ?如何介入当地社会,以及如何处理生命政治、边界、公民身分、移民、奴隶制度,和其他型态的新殖民主义的问题?
因此,我们邀请属于我们文化区域(东亚),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学者和老师们来与我们讨论这个议题。他们的共同点是 :在回「家」以前,他们都在西欧攻读博士学位,他们钻研的作者都是出了名的「概念发明家」——米歇尔‧傅柯(Michel Foucault)、艾提安‧巴利巴尔(Etienne Balibar)、爱德华‧格里桑(Edouard Glissant)、乔治‧阿冈本(Giorgio Agamben) 等等——这些作者的名声及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欧洲领土。而这些学者都有近场优势来检视这个问题:如何从各自的国家或位置(日本、中国、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出发,来处理这些作者(或者其他人),但不变成(或不单只是)文化或哲学货物的进口商,或者知识的「商人」? 如何不仅止于去估算这些思想家在当代(当地)局势中的「影响」,毫无疑问更重要的是,去审思他们如何翻转我们思考当下或「时代」的方式?
【专题】「克里奥化是过去,也是现在,更是未来。」
松井裕史
【专题】傅柯的哲学如何行旅?
藤田公二郎
【专题】欧洲作为一个消失的中介:艾提安‧巴利巴尔(Etienne Balibar)哲学的勇气
太田悠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