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Orbit
登入
Sign up now
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
Sitemap
Toggle navigation
:::
關於中心
中心簡介
主任的話
沿革歷史
組織與架構
國際諮詢委員
會議記錄
聯絡我們
研究群
批判理論與亞洲現代性
當代思潮與社會運動
性/別研究
視覺文化
計畫
TEEP優秀外國青年來臺短期蹲點_亞際文化研究全球網絡
最新消息
策略與執行方式
點對點深度交流
冬季國際營
個別研究(蹲點研究)
相關成果
聯絡我們
臺港頂尖大學學術交流計畫
計畫內容
合授課程
專題講座
參與學者
工作坊及國際會議
暑期班
研究生交換
亞際文化批判思想跨國網絡
創新轉型計畫-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合作雙贏計畫
計畫緣起
交大亞太/文化研究室_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
活動成果
傑出學者年度講座
會議及工作坊
主題演講
影音專區
社會實踐與藝術製作
亞際文化研究學會暑期班
冬令營
暑期班
相關演講
相片集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亞際碩學程
師資
依學群
依學校
學程簡介
學程特色
核心能力
教育目標
招生資訊
甄試入學
台聯大聯招
考古題
外籍生
陸生專區
港澳僑生
課程
107學年度下學期課程
107學年度上學期課程
106學年度下學期課程
106學年度上學期課程
105學年度下學期課程
105學年度上學期課程
104學年度下學期課程
104學年度上學期課程
歷年課程
修業規章
跨校學分學程
修業規定-中央大學
修業規定-清華大學
修業規定-交通大學
課程
常用表格
學生專區
學生名單
獎助學金
實習機會
資料表單
四校師生聯誼及迎新茶會
學術成果
畢業論文
交換機會
出版
書籍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年刊
中心通訊
文化研究期刊 (TSSCI)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SSCI、AHCI)
學生專區
國際合作
全球分佈
長期訪問學者
短期訪問學者
長短期訪問學生
支援系所連結
支援中心連結
特色中心
總計畫簡介
記憶政治與治理技藝:亞際社會的國家、民族與歷史
因戰爭錯/重置人群之經驗、記憶與書寫
衛生帝國與科學化運動:從晚清到民國(1873-1945)
漢學與近現代東亞的政治思想:民族主義和世界秩序
留學祖國:左翼文化走廊中的臺灣文學青年(1920-1937)
一九七O年代考:文學論戰、日常生活與記憶政治
階級攸關:殖民經濟、帝國文化與鄉土文學的批判視野
民間宗教遺產化的記憶政治與文化治理
戰後世界政經脈絡下的歷史記憶:東南亞各國世遺申請與國族認同的政治經濟分析
移民再現的文化政治:世界體系中不同國家的遷移博物館之比較
21世紀的未來政治經濟:中國崛起、新自由主義與新殖民主義
大中國時代認同政治危機的歷史形成及未來可能性
新自由主義與新殖民關係的接軌:中國文化走出去政策的型態分析
二十一世紀儒教復興與東亞/東南亞政治經濟安全體系重構
東南亞國協(ASEAN)的建立與變遷(1945-2000):從臺灣的觀點出發
後/冷戰文化影子下之亞際知識解殖
冷戰、性/別、知識、解殖
福爾摩沙在萬隆:亞洲第三世界國族主義的歷史與未來
越南在台「難民」口述歷史計畫
老化的現代性、民主危機與都市疆界
老化的現代性
民粹主義與民主危機
共同體難題與不平等公民
底層階級與社會隱形結構
新疆界: 重組科學城
現代性技術:原住民偏鄉道路基礎設施
朝向亞際平等共享社會:公民參與、法律商榷、社會藝術介入、跨地連結
跨地連結、公民參與、共同體重構
移工權益、法律商榷與跨地連結
亞際社會對外籍移工的人權保障: (不)安全共同體的建構
工資性別歧視禁止之研究—以同工同酬與同值同酬為核心
他者性,負向性,藝術介入與世界的構築
質疑性設計:藝術實踐與社會介入
首頁
關於中心
會議記錄
:::
中心簡介
主任的話
沿革歷史
組織與架構
國際諮詢委員
會議記錄
聯絡我們
106學年度第一次行政會議
2017-09-11
林 郁曄
20170908中心行政會議紀錄.pdf
Tweet
列印本頁